1)第 100 章_最后的帝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无弹窗,更新快,免费阅读!

  最后的帝王青色兔子

  第一百章

  是夜,刘协却又收到了杨彪关于治理蝗灾的第二封奏章。这一封奏章里,杨彪显出了尚书令的本事,将治理蝗害的法子写得清晰详尽,一看就是思索了许多时日,而且里面例子也很详尽,写到一条方法,还会举例说什么什么年间,在某州某郡曾推行过,见效颇好等等。

  杨彪提出的治理之法,与昨夜刘协要杨修写下的,所差无几。甚至还多了一条,杨彪提议国有不定之时,当行祭祀,于是要选派贤德大臣,往洛阳祭祀。这与古人将蝗虫看作神物乃是一脉相承的,认为这是人事有做的不好之处,于是上天降下了惩罚。杨彪虽然未言明,但显然认为朝廷中似乎失了“人和”。

  刘协捏着杨彪这治理蝗灾的第二封奏章,才会意过来。观这番奏折意思之厚重,显然不是一天之内能一蹴而就的。杨彪是早已成竹在胸,但是却偏偏要分作上下两集来叫皇帝知晓。

  设若刘协果真是十五岁的汉献帝,昨夜见到杨彪第一封奏折,对治理蝗灾之事一筹莫展,正是焦急无奈之时,担心了一天之后,再收到杨彪这解决问题的第二封奏章,会是什么感觉自然觉得杨彪乃是极为稳妥有能力的老臣,与尚书令这职位是非常相衬的,对他日渐倚重,时间一长,杨彪就算没有四世三公的家族身份,也会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,成为皇帝信重之人。

  可是叫杨彪失望的是,刘协收到杨彪这第二封奏折的时候,朝廷也该收到了刘协昨夜寄出的折子上面对治理蝗灾颇有见解,甚至还比杨彪所写,多了一条以粮换蝗的一石二鸟之法。

  这恐怕是杨彪万万想不到的。

  刘协捏着杨彪这第二封奏折,忍不住摇头而笑,谁都不是简单人物。杨彪当然也有他的为臣之道。这倒是他未曾站在真正的年幼皇帝立场上去想事情,昨夜那封折子送回朝廷,却成了打脸杨彪了。灭蝗的法子,究竟是皇帝提出来的,还是尚书令大人提出来的,刘协并不在意,只要底下人尽心做事,便是最好的。若早领会到杨彪的考校显能之意,刘协便不会写昨夜那一封折子了。

  他笑叹了一场,在杨彪这第二封奏章上,批了“甚好,便照此办理”一行字,便仍令人又发回朝廷了。

  刘协回程路上,并不赶时间,虽然会长安的直线距离,只有不足一百里,但是他见山上山,见水渡河,又时常停下来见人说话,竟是直走了一个多月,才将要走到长安城外三十里。

  伏德也曾小心提议过,“陛下在外日久,长公主处都有信来问,为您担心呢。”

  刘协但笑不语。

  他在外日久,其实并不只为了体察民情,也是为了朝中形式着想。

  如今他刚刚亲政,朝中老臣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ii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